close
Blogtrottr
T客邦
T客邦 - 全站文章 
Curious about the benefits of meditation?

In just a few minutes daily, this course will teach you how to relax and relieve stress. Even with a full schedule, you will want to make time for this!
From our sponsors
Amazon 創始人 Jeff Bezos :「歡迎來到新世界」(下)
Aug 15th 2013, 04:08, by 36氪

A98109e2abdc67f7f39735ea81258eda 在Amazon CEO Jeff Bezos 上周宣佈2.5億美元收購美國重量級報紙《華盛頓郵報》後,多位華盛頓郵報記者,包括Peter Whoriskey, Brady Denns, Kimberly Kindy, Holly Yeager, Cecilia Kang以及Alice Crites共同撰寫了這篇文章。

開啟Amazon帝國

Amazon的起源像傳說一般,充滿傳奇色彩。而很多事情外界可能並不清楚,Bezos 和Amazon一些早期員工曾發生過分歧。一些早期員工認為,他們想要建立的是一家平等而獨立的虛擬書店,而不是去衝擊現有的實體書店。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早期員工甚至說道:「直到今天,無論我何時走進自己喜愛的實體書店,我都會感到十分羞愧。」而另一位早期員工 Nicolas Lovejoy 更是提出質疑:Amazon是否已將成為「線上Wal-Mart」當成自己的使命?

他們還提到,Bezos 一直以建立龐大的零售帝國為自己的目標,並為近乎偏執的為這個目標努力。據」Amazon第五名全職員工Tom Schonhoff 回憶,為慶祝日交易額達到 5000 美元,一名員工希望組織一次燒烤活動,而 Bezos 冷冷的回應道:「我們不會去組織這種活動。我們需要變得更大、更好,為用戶提供更多。」

另外,Bezos 似乎非常熱衷於招聘那些被大家公認充滿智慧的人,他甚至還曾詢問過 Schonhoff 和其他人的 SAT 分數。Schonhoff 說:「Bezos 渴望非常聰明的人才。他的員工中有人獲得過 Rhodes 獎學金,還有人是全國拼字大賽冠軍,甚至還有一名火箭科學家……據我所知,還有一名客服代表好像擁有生物工程博士學位元元元。Bezos 希望招聘這樣的人,讓他們發光發熱。」

儘管一些早期員工並不認同Amazon的遠大抱負,但他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商業帝國確實為社會做出了相當的貢獻。其中一名早期員工回憶說:「很多人給我們發來感謝信,感激我們讓他們足不出戶的買到任何書。其中有一位女士住在中西部地區,離她家最近的書店都在 200 英里之外,甚至還有一些常駐海外的軍人也寫信表達了感謝之意。對此公司上下都非常開心高興,能讓人們無障礙的買到自己想看的好書是件相當偉大的事情。」

雖說這些早期員工都曾經在那個關鍵時期目睹過 Bezos 的工作狀態,但和這位創始人相比,他們卻有著迥然相異的觀點。Amazon第一位員工 Shel Kaphan 和第二位員工 Paul Davids 便是如此。

身為軟體工程師的 Kaphan 將自己稱作是「五年級」,將 Bezos 稱作「七年級」。「他顯然知道如何駕馭一個組織,也知道如何照顧自己。我見過他有好幾次徹底毀掉了一些人。」Kaphan 說,他在自己的職責受限後離開了Amazon。

談到 Bezos 對《華盛頓郵報》的收購時,Kaphan 則表達了自己的反感:「這讓我感覺相當噁心。我討厭看到報紙變成一家企業自由主義者的喉舌。」

同樣身為軟體工程師的 Davids 並未對此置評,但他提到他曾在一家網站上發表評論,為 Bezos 對報業的興趣辯護。Davids 寫道:「如果有人真的認為 Bezos 是為了貪婪,或是增加自己的財富……我確實無法證明你是錯的,但我會說,我想你被欺騙了。將近 20 年的巨富生活可能扭曲了他的潛在動機和品行,但我認為這些動機和品行仍與 1994 年時基本一致—積極進取,能夠走出道德困境,而且總是專注於自己的目標與宏大計畫。」

當年羽翼未豐的Amazon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一飛沖衝天,一方面源自自身的超高效率,另一方面也源自網際網路泡沫的推動。創立短短幾年,這家公司就實現了幾百萬美元的營收,儘管利潤仍舊為零。但後來,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很多曾受科技熱情推動的企業一夜之間跌落神壇。

一天之內,該公司的股票市值蒸發了 30 億美元。分析師將Amazon戲稱為「Amazon.toast」、「Amazon.con」、「Amazon.bomb」,以諷刺它的窘境。

在公司內部,員工的擔憂也與日俱增,有些人甚至主動請辭。Bezos 在參加知名脫口秀節目「Charlie Rose」時回憶說:「當我們被人稱作 Amazon.toast 時,我們大概有 150 名員工, Barnes & Noble 公司則有 3 萬人。當時有人還寫文章說,Amazon風光了兩年,但現在『王者』歸來,他們將會以壓倒性優勢擊垮它。」

於是,Bezos 召開了一次員工會議。「我說:『瞧,你們每天早晨都應該帶著擔憂與恐懼從睡夢中醒來。但別擔心我們的競爭對手,因為他們永遠不會給我們送錢。我們更應該擔心用戶,應該集中精力。』」

他對外也保持了相同的冷靜。當《BusinessWeek》的記者拋出有關Amazon缺乏利潤的問題,並質疑該公司的商業模式時,Bezos 的回答很簡潔:「我能用一個詞回答你嗎?扯淡。」

事實上,在這之後 Bezos 早已讓否定自己的人瞠目結舌。Amazon迅速成為了行業巨人:不僅擁有超過 9 萬名員工,去年的營收超過了 610 億美元。不過,它最近幾個季度的利潤相對較低。

「創造性破壞」

Amazon的高速發展令員工和用戶都獲得了利益,但如其他在網際網路時代迅速崛起的企業一樣,Amazon也遭遇了經濟學家所謂的「創造性破壞」。有出版商認為,該公司迫使他們陷入低價困境。而零售商同樣在抱怨,Amazon通過規避營業稅獲得了不公平的優勢,儘管這一優勢很快就將通過立法來改變。

Amazon還成了媒體抨擊的對象。不斷有報導稱該公司不惜以犧牲員工利益為代價,來追求效率。2011 和 2012 年,《Morning Call》和《西雅圖時報》連續數周曝光了Amazon位於賓夕法尼亞、亞利桑那、華盛頓和肯塔基四個州的惡劣工作環境。

Amazon員工對記者透露,他們被迫高強度工作,工作環境有時還悶熱難耐。甚至在最熱的時候,Amazon還會在賓夕法尼亞的倉庫門口專門安排救護車。醫生因此呼籲聯邦監管者將Amazon的倉庫定性為「不安全工作環境」。該公司員工還提到,Amazon會對所有員工的工作效率嚴格記錄並考核,如果達不到目標,那就意味著員工捲舖蓋走人。

另一方面,Amazon高管拒絕接受《Morning Call》的採訪,也沒有對書面問題予以回復,同時拒絕他們參觀公司的倉庫。曾在 2011 年秋天寫過一系列有關Amazon報導的《Morning Call》記者 Spencer Soper 說:「我給他們打過電話,發過郵件,後來,在我們的第一篇報導刊發前,我還給他們發去郵件確認所有的事情,所以我相信他們收到郵件了。但他們始終拒絕討論此事。」

就在新聞發佈前幾周,Soper 收到過Amazon方面的三句話回復。在回復中,Amazon宣稱他們的工作環境是安全的。

即使當 Soper 準備報導Amazon的正面消息時—他聽說Amazon安裝了空調,並改善了倉庫內的空氣流通狀況—該公司依然沒有為他提供任何細節資訊。Soper 說:「我當時不得不找一些建築工程師幫我分析。結果發現情況的確大為改觀,但我卻是靠自己的力量調查出來的。」

就在《Morning Call》的系列報導刊發後的幾個月,《西雅圖時報》也因為類似的問題與Amazon取得了聯繫。這回Amazon的回應似乎開放了一些。一位記者獲准參觀兩處倉庫。Amazon高管還回答了有關倉庫運營和空氣調節裝置的問題。但當時的報導稱,Amazon方面拒絕對具體的投訴發表評論。Amazon指出,據美國聯邦政府的統計資料,Amazon的倉庫比其他同類倉庫和零售商更加安全。


曾經撰寫過未經授權的傳記《一鍵下單:傑夫·貝佐斯與Amazon的崛起》(One Click: Jeff Bezos and the Rise of Amazon.com) 的 Richard Brandt 透露,Bezos 不喜歡報紙的記者,而是與幾本高端雜誌的商業和科技記者走得比較近。他會在發佈新品等重要時刻接受這些記者的採訪。

「他會挑選記者,而不會讓記者挑選他。」Brandt 說,「其他記者很少有機會與他接觸。」

(後面還有更多內容)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T客邦粉絲團

標籤:網路話題, 亞馬遜, 新聞, 生活, amazo, jeff bezos, 華盛頓郵報

更多3C新消息,快來加入T客邦粉絲團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ghg 的頭像
    saghg

    愛爾麗醫美診所, lamour醫美診所, 八千代醫美診所, 千代田醫美診所, 光澤皮膚醫美診所, 醫美診所推薦

    sagh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