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運動體育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湖南衛視《我是歌手》收視率很好,但其實是台灣的創意;我們明明有實力,但為什麼文化產業化之後,原有的優勢卻消失了?」文化部長龍應台13日應邀至中研院發表演說,指出文化部是採取對內建立制度及扶持弱勢,對外尋求金援及主動行銷的策略,來推動台灣文化產業發展。
「以電視圈為例,利益分配的結構實在太畸形了。」龍應台指出,台灣連續劇的收視主要由劇本決定,但1集可能高達100萬的製作費用當中,編劇只分得3.49%,而負責說故事的導演也僅獲得3.53%,「成就優質戲劇最重要的兩個推手,卻沒有得到相對的投資報酬,我們必須改善這個環境,才能提高工作者的意願及發揮空間。」
台灣的電視、電影及流行音樂等文化產業皆面臨相同的困境;過去文化部尚未成立前,名義上的主管機關文建會不接觸產業,新聞局又無暇顧及行銷,造成國內製作環境惡化,國外產品大量輸入,文創人才持續外流等惡性循環。龍應台表示,「我認為台灣的文化產業還在『洪荒』的階段,必須從『打底』做起。」
龍應台所謂的「打底」,包括文化工作者的受益結構、創作選材、產學脫勾問題,以及文化部在業界及市場之間應該扮演的角色等工作。
創作及製作環境險惡,是文化人才流失的主因。「目前台灣最具國際競爭力的文化產業,其實是流行音樂,藝人創作及現場演出的實力有目共睹。」龍應台說,「但是我們每年都開玩笑說,跨年晚會快辦不下去了。因為『大咖』的歌手都去中國大陸表演了,這就是一種人才外流。」
人才外流同時,本土產業還必須面臨服貿協議開放之後,來自中國大陸的「人海戰術」;龍應台以「後製」工作為例,「大陸後製業來台,對影視製作其他環節而言,代表更多人力、資源投入,但對本土後製工作者卻是負面衝擊。」龍應台坦言,後製是一種「產學脫勾」最徹底的工作,國內沒有任何相關學校科系,全憑民間「學徒制」訓練人才,勢必在服貿開放之後更加式微。
圖說:文化部長龍應台指出,文化工作者的受益結構及產學脫勾問題必須解決,才能有效推動文化產業發展。(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加入MSN 新聞粉絲團】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愛爾麗醫美診所, lamour醫美診所, 八千代醫美診所, 千代田醫美診所, 光澤皮膚醫美診所, 醫美診所推薦
sagh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